1、低压发泡注塑成型
PP结构发泡注塑成型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成型方法:低压发泡注塑成型;高压发泡注塑成型;反压发泡注塑成型;双组分发泡注塑成型。
结构发泡注塑成型与普通注塑成型的区别。喷嘴采用闭锁式喷嘴,一般采用欠注法。此种方法可以生产大型厚壁制品,其制品表面致密,可以印刷或涂层,但是表面粗糙度较差。
曹民干用日本住友公司的SSF100/150/200型低发泡注射机制备了结构发泡PP板材,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,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:注射时间5s,注射压力80MPa,料筒温度240℃,模具温度70℃,保压时间10s,冷却时间8s。
Peter Zipper等用低压注塑成型法在不同熔融温度下注塑成型了PP圆柱状样品,用小角X射线衍射法对样品进行研究,结果表明:形成结皮周期与样品圆柱的直径和熔融温度有关,熔融温度越高,制品尺寸越大,形成结皮周期越长。
Sporrer等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低压发泡注射机的模具,被称为“排气模具”。其内腔表面覆盖回火碳钢并开了一些槽,而且充模等动作更容易控制。实验证明:在合适的注射参数条件下,用这种模具注塑成型的结构发泡制品质量较好,表面也较光滑。
2、高压发泡注塑成型
高压发泡注塑成型的模腔压力为7~15MPa,与普通注射机相比,增加了二次合模保压装置,其制品表面平整、清晰,能体现出模腔内的细小形状,但开合模处会产生折痕、条纹等,所以对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高,模具费用高,二次锁模保压要求高。
张纯等用二次开模法成功制得PP结构发泡制品,其制品具有较均匀的泡孔分布,泡孔直径都在20~30μm,密度大约下降了15%,与未发泡PP的力学性能相比,虽拉伸强度下降了24.8%,但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25%,弯曲强度提高了19.6%。
Norbert Muller等采用二次开模法,以PP/玻璃纤维共混物为原料进行高压发泡注塑成型,其制品的密度减小10%~15%,质量减轻30%~40%。如果在模具上用切口代替分型面,膨胀率可以达到100%,密度减少50%(密度约为0.2~0.4 g/cm3)。模具型腔厚度为2~4mm时所成型的PP结构发泡制品,发泡效果最佳,弯曲强度较高。
3、反压发泡注塑成型
反压发泡注塑成型是在注射之前用高压气体(如空气或惰性气体)将模具的模腔充满,注射时阻止塑料发泡膨胀以得到致密的表层,采用欠注法,注射一定的熔料后把气体排出使塑料膨胀而充满整个模腔。注塑制品的表面粗糙度较好,表层组织比较均匀致密,但是需要增加一套气体蓄压装置和可以密封型腔的模具,气体压力较高(20MPa),投资较大,模具密封也较困难。
Peter Zipper等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分别测量了低压发泡注塑成型和反压发泡注塑成型的PP样品,结果表明,反压发泡注塑成型样品的表面质量较好。
4、双组分发泡注塑成型
双组分发泡注塑成型是一种特殊的高压发泡注塑成型方法,它采用专门的注射机,这种注射机有两套注射装置:一套注塑制品的表层,另一套注塑制品的芯部。不同配方的原料,分别通过这两个注塑装置按一定顺序先后注入到同一套模具的模腔,从而得到具有致密表层和发泡芯部的轻质制品。对于大型制品,芯部可以掺用填充料、废料、纸等,从而大大降低制品的生产成本。